美章网 资料文库 健康管理论文范文

健康管理论文范文

健康管理论文

健康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评价指标(1)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社区自制的调查问卷,对肺疾病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分,总分为100分,>60分(包括60分)为合格。(2)肺功能监测:在患者出院时,检测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其中包括:PaO2、PaCO2、FEV1、FEV1/FVC。(3)生活质量情况问卷(SGRQ):SGRQ的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身体健康程度越好,分值为0~100分。(4)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

1.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SGRQ得分和肺功能指标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试验组的患者对采取社区管理模式护理方法的满意度为100%,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的满意度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肺功能监测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FVC和FEV1占预计值比较,其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FVC和FEV1占预计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1。

2.3两组SGRQ得分比较试验组患者接受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治疗前后,其SGRQ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SGRQ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SGRQ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4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采用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的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5d,与采用常规社区护理方法的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初期难以诊断,不被患者关注与重视等特点,起病缓慢,病程长,容易反复,此慢性疾病护理也存在较大难题。除临床常规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寻求更有利于COPD患者的治愈方法。试验组的患者在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占预计值为(1.70±0.09)L、(53.90±6.79)%,通过社区健康管理,经常接受运动训练、参加社区活动、参加心理辅导和健康宣教、家庭氧疗等护理后,以上指标分别达(1.83±0.10)L、(63.21±6.19)%,治疗前后对比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SGRQ得分上,试验组患者通过对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和呼吸情况的调查,总分值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指标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社区健康管理治疗COPD,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的治疗。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社区健康管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同时,采取社区健康管理护理的试验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这对COPD患者来说既减轻了生活压力又为其带来了生活的自信。

健康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长宁区积极推进家庭医生制度,为社区居民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家庭医生在自己管辖的居委,以社区老年人为签约服务重点对象,通过为有需求的老人进行签约开展健康评估,针对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制定健康干预方案,并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分类管理服务。

1.1提供防治一体化门诊服务家庭医生引导签约老人到对接的家庭医生处进行首诊,为他们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健康生活行为指导及慢性病管理的“防治一体”预约门诊;根据病情需要,家庭医生可以通过工作站的转诊平台实施分诊和逐级转诊。对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的签约老人,及时跟踪诊疗情况;对其中转诊回社区的签约老人落实出院随访和后续服务,实现签约老人诊疗服务和诊疗信息的连续性[2]。

1.2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家庭医生根据老人需要,利用中医防治一体化门诊,开展中医健康状态评估和中医咨询指导。在社区内广泛开展“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积极组织社区老年人学习中华通络操、太极拳、经穴保健操,深受老年人的喜爱。

1.3开展健康体检工作家庭医生根据街道(镇)提供的体检名册做好体检安排,通过预约方式引导65岁以上常住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工作,并将体检结果及时录入到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完成老年人体检分析与评估报告。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对于异常报告,老人可到家庭医生处就诊或转诊,并进行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防跌倒措施等的健康指导。

1.4提供肺炎疫苗接种为本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全科团队成员在居委的协助下,对辖区内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进行排摸、告知及接种意愿的征询、登记,并由接种人员对符合接种条件且有接种意愿的老年人预约安排接种,力求实现告知和接种“全覆盖”。

1.5提供疾病筛查全科团队根据管辖居委的情况及时安排进度,为常住人口免费提供大肠癌危险度评估、粪便隐血试验检测和相关防治教育咨询等服务。对结果阳性或有肠道病史者建议到指定医院接受进一步肠镜排查。老年人视力障碍是一个常见而又被低估的问题。家庭医生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2年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有糖尿病的患者则每年检查一次。对需要手术或者药物治疗的患者,建议到专科进行规范治疗。对70岁以上需进行白内障摘除术的贫困人群,由街道登记核定,全区统一安排时间到指定医院进行免费手术。

1.6提供居家健康指导家庭医生和助手负责百岁老人健康照顾及居家护理项目,并对归侨和独居老人定期上门访视、提供健康服务,同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1.7提供养老院医疗保健服务家庭医生每周到养老院了解老人的健康需求和身体状况。在老人需要医疗保障时给予送医送药服务,确保老人的身体健康。

2结果

长宁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2009年探索家庭医生工作,截止2013年底,家庭医生签约率为27.73%,其中老年人签约率已近70.00%,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00%以上,为50.00%的老年人进行了健康体检、肺炎疫苗接种、大肠癌筛查、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每年为百岁老人、高龄特困老人提供上门照护服务,为归侨和独居老人提供各类保健服务8000多人次。每年建立家庭病床1000多张,上门服务40000多人次,上门护理40000多人次。为社区老人开展视力普查66000多人,白内障术后随访2000多人次。

3讨论

3.1政府支持,各方协作是做好老年健康管理的保障长宁区区委区政府坚持“惠民生、促和谐”的投入政策,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财力保障,加大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力度。每年递增财政投入用于老年健康管理,确保社区卫生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幸福养老”建设,促进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积极支持推广家庭医生制服务。不断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区域层面建立健康促进委员会、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成立社区卫生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双主任”(街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例会制度[3],定期调研、专题商议社区卫生改革及老年管理等。各街道(镇)成立由市政管理、组织部门及老龄委等参与的健康促进委员会,通过社区卫生机构与街镇、居委会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有效地推动老年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发挥区政府主导下的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平台作用,推进和强化区发改委、区财政、区人保、区民政、区残联、区老龄委、区侨办、区侨联等多部门在机制创新、政策突破、经费补偿等方面的合作,为更好发挥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的作用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撑,确保老年健康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2掌握信息,统筹管理是做好老年健康管理的基础全科医生通过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全面掌握60岁以上老人的基本信息、健康体检、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情况。与社区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的信息变化[4]。老年人通过各中心和站点的“医健通”或手机APP客户端“信我-健康长宁”,都可了解到自身的健康状况。全面掌握健康信息,是做好老年健康管理的基础。

健康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经用“想想上游情境”的小故事对当前医疗现状进行了描述:故事把临床医生比喻成激流岸边的打捞员,其只负责救护上游漂下的落水者,却没有想到去上游看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掉到水里去,如果不到上游去解决落水者的根本问题,那么救护将徒劳无功[6]。随着我国医改逐渐步入深水区与攻坚期,改革目标也不再局限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上,而将群众“不得病、少得病、病好治、少花费”的工作目标,作为医改下阶段的工作重心。医改目标的重设是对传统医疗卫生模式的颠覆与改变,也是医疗卫生工作重心的转换,所以必须重新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将以疾病诊疗为中心向疾病的预防控制以及健康状态的维护管理倾斜。2013年10月,武汉市黄陂区全面启动了健康管理工作,并将其纳入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已初步形成了依托两个健康管理联合体,实施“四方管理”,落实“五项服务”的健康管理工作黄陂模式。

1.1落实四方管理

1.1.1政府主导区政府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出台区人民政府健康管理工作方案以及相关政策文件、工作制度76个,逐渐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业机构支撑、社会广泛参与”的多方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1.1.2专业机构直管充分发挥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形成纵横一体的直管体系。横向方面,黄陂区疾控中心成立区健康管理中心,主要承担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分析、评估、技术指导、信息管理等职能。区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等综合医院,将疾病诊治向全方位健康管理升级、院内健康管理向院前院中院后全程健康管理升级。妇幼、皮防、血防、精卫等区级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纵向方面,街乡卫生院开设健康管理门诊,村卫生室设立健康管理室,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基础,做好“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疾病人群的就医指导”等工作,实现了全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村级全覆盖。

1.1.3单位社区协管机关事业单位将职工健康管理融入单位发展规划,做到领导抓,专人管,有制度,有考核,有预算;农村社区将居民健康管理作为年度社区工作任务之一,充分发挥“社区三大员”(养生宣传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的一线宣教、示范引领作用。

1.1.4家庭个人自管街乡健康管理服务团队,为每户居民制定家庭健康提升计划书,提出针对每个家庭成员的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帮助家庭个人实现健康自管。

1.2强化五项服务根据健康管理服务流程,开展针对健教、体检、评估、干预、管理、康复、个性需求等阶段的五项服务。①开展健康人群的保健服务新建黄陂健康馆,作为健康教育实地互动体验基地;开展健康体检,区级机构主要面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体检费用探索纳入职工医保体系;街乡卫生院主要面向农村社区居民,体检费用探索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与新农合基金。②开展高危人群的干预服务根据体检结果,进行健康评估,针对高危人群开展干预服务,开设高血压、糖尿病等十五个高危干预门诊,促进亚健康向健康状态转变。③开展疾病人群的管理服务一般疾病,将就诊干预扩展到院前院中院后的全程健康管理;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实行建档、随访、动态、规范的管理模式。④开展老年人群的康复疗养服务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使全区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得到全覆盖。⑤开展个性化的健康需求服务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使每户居民都有家庭保健医生,提供个性化的健康需求服务。

2建立一个机制,成立健康管理联合体

人类健康需求赋予医院的职能和任务已大大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治病救人”,医院应该调动一切资源为人的健康服务[7]。以黄陂区中西两院为龙头,与街乡卫生院组建两大健康管理联合体,实施集团化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实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指导居民合理就医;落实“首诊测血压”、“一病两方”、“五师查房”、“院前院中院后全程管理”等制度,提高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实施新农合资金总额预付、费用前置用于健康管理,实现医保防联动,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全民健康状况。

3预期的结果

3.1黄陂模式解决医改的难题改变传统的医疗格局,开展健康管理服务,主动将未患病和已患病以及即将患病的群体全部提供专业健康服务,进行管理起来,实施专业干预,做到不得病、少得病、得小病、病好治、花费少等效果。

3.2落实全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目前的健康管理服务主要针对高端群体,多是通过体检发现健康问题并进行干预,不能让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这种服务。而通过健康管理黄陂模式,则可以使人们都能享受到廉价、便捷、家门口的健康管理服务,使健康管理服务的全面开展有了低成本、可以复制的运行模式。

3.3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落实整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促进服务进一步落实,扩充项目向健康管理拓展。目前国家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采取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使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共十一大类43小项的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做好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基础的面向城乡居民的健康管理服务,可以促进居民的健康状况,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4预期实现的目标

4.1期望寿命升高通过开展健康管理,实现地区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出生率、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健康期望寿命、减寿人年数、伤残调整生命年等各项指标数据有力支撑健康管理服务的效果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保证更多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4.2医疗费下降有资料显示,在过去30年中,西方国家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使90%的个人、单位的医疗开支减少到原来的10%。通过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城乡职工医疗保险等保险基金前置用于疾病的未病先防、健康的规范管理,可以减少年度总体医疗费用支出。

健康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1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由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并统一填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姓名、性别及年龄等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免费体检情况及健康咨询指导情况等。

1.2统计分析用

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双录入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应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发出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93份,有效回收率为98.3%。男性201人,占51.1%,平均年龄为(73.5±6.1)岁;女性192人,占48.9%,平均年龄为(75.0±6.7)岁。调查对象的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构成见表1。

2.2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在393名被调查者中,74.6%表示已经建档,考核排名为好、中和差的建档率分别为93.5%、75.9%和54.1%(χ2=55.107,P=0.000)。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以及不同职业人群的建档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免费体检情况70.2%的调查对象每年会进行一次免费体检,不同考核排名间以及不同年龄组间体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以及不同职业间免费体检开展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健康指导提供情况调查对象中接受过健康指导者仅占45.3%,考核排名为好、中和差的地区分别有62.3%、38.8%和33.8%的人表示得到医生的健康指导(χ2=25.515,P=0.000),随着年龄的升高得到健康指导者所占比例逐渐下降(χ2=15.328,P=0.004)。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以及不同职业间健康指导提供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徐州市农村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为74.6%,高于李星明[3]等对北京市农村地区老年人调查得出的35.0%的建档率。考核排名为好的地区建档率为93.5%,而差的地区仅为54.1%,随着考核排名的降低,建档率迅速下降。提示徐州市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建档工作开展的很不均衡,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较差地区的技术指导和督导,同时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该项工作的了解,促使居民主动建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4]中要求每年为辖区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提供一次免费体检。调查显示,70.2%的调查对象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免费体检,低于何莎莎等[5]调查得出的全国农村老年人77.7%的健康体检率。体检率的偏低,一方面可能是卫生院工作人员不足,资金补助不到位;另一方面可能是少数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负责人认为老年人体检利润低,忽略了该项目的公益性质,积极性不高。徐州市农村地区免费体检情况随着考核排名的下降而降低;随着年龄的升高,体检人群的比例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农村老年人“有病才治”的思想根深蒂固,缺乏维护自身健康的积极性,主动保健意识不高,年龄越大者表现得越明显。针对此种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质的认识,不能以盈利多少来衡量,逐步增加医务人员的数量;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来转变老年人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老年人健康体检的参与程度。

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服务还包括对老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调查结果显示,45.3%的调查对象表示医生在反馈体检结果时会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即使考核排名为好的地区也仅有62.3%的调查对象得到健康指导。这可能是因为乡村医生相对缺乏,工作量大,疲于应付;同时,乡村医生业务水平有限,对老年医学的专业知识较为缺乏,从而导致对老年人提供的针对性健康指导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健康指导提供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可能与低龄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相对更加关注,在得到体检结果时会主动询问医生有关。

健康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1观察指标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C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胆固醇(LDL-C)的含量。统计2组患者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

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经过强化1年的社区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不仅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血脂和血糖也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社区健康管理对增强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效有较大促进作用。

2.2并发症在1年的随访中,400例高血压病患者有16例并发患有心脑血管疾病、17例出现肾功能障碍,7例患者死亡,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典型的慢性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研究表明控制血压不仅要靠药物治疗,更需要患者科学控制饮食和情绪,加强运动,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而单纯的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家庭管理,不一定科学,也很难坚持,因而治疗效果并不佳。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健康管理,通过社区宣教,不仅能促进患者增强对高血压病的认知,通过相互监督,促使患者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能通过社区提供的方便、合适的定期性健康服务对高血压病做到及时、合理的干预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6]。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压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社区健康管理能的效督促社区高血压患者,按照计划进行治疗和调养,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种健康管理模式值得在应用推广。

当前,我国社区慢性病防治理的基本策略是面向一般、高危和患病三个人群,关注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规范化管理三个环节,适用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疾病管理三种手段。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新医学模式的推广,健康管理已经成为新医学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将社区健康管理应用在高血压病防治中,核心在加强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促使病人了解到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制定具体的教育干预措施使患者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降低血压及减少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目的。这是一种较理想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可以推广到其它慢性病防治中去。

健康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1.1健康体检信息反馈质量情况

1.1.1健康体检化验报告质量情况健康体检软件各种生化检验参考值不分性别,一刀切以男性正常范围作为判断标准。如血清尿酸值,临床参考值应为男:149~416μmol/L,女:89~357μmol/L,而体检软件中统一使用了男性正常参考范围,从而使部分女性高尿酸血症者被错误划为正常之列,未能及时发现,错失开展饮食干预指导的时机。

1.1.2健康体检结论质量情况男性健康体检者进行前列腺指诊时,前列腺增大,B超检查显示前列腺增大并质地不均,在体检结论中出现两种诊断。再者,肥胖患者体质指数大于28,肝脏超声波显示轻度脂肪肝,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0U/L,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70U/L,在体检结论中分别给出肥胖,轻度脂肪肝,肝损害3种疾病的诊断,未进行综合归类诊断。

1.2健康评估报告质量情况健康风险评估范围较局限,只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病给予低、中、高危评估,而不是结合体检者存在的健康危害因素、异常体检结果和体征进行相应的慢性病的健康风险评估,包括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如体检结果肝功能指标异常,甲胎蛋白阳性,肝B超显示质地不匀,应进行恶性肿瘤———肝癌的低、中、高危评估。

1.3健康干预计划及措施质量健康风险干预计划与措施均为千篇一律地使用健康管理的四大基石: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理想体重和心理平衡的套话,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措施,例:70多岁女性体检者,血脂偏高,干预计划与措施中均为多加强运动、戒烟限酒等内容,忽视了体检者一般状况的重要性。

1.4科普知识的宣传健康体检报告,健康评估报告均由软件自动生成,两者分别有不同公司提供,导致异常结果解读重复出现,由此给出的健康教育知识缺乏针对性;此外,由于系统智库内容相对单一,因此所产出的报告中健康教育知识也还不够系统、不够全面。

2分析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和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于2009年,2013年分别发表的《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6]、《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不仅对引领和指导健康管理机构规模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是健康管理机构开展健康体检服务的基本学术遵循和开展健康管理机构及进行岗位能力培训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体检的大数据收集与健康管理信息服务的基本依据。目前,信息技术支持在健康管理机构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存在着健康体检软件与健康评估软件未兼容统一,导致体检报告和评估报告异常体征重复解读,体检结论缺乏系统归类,个人健康信息问卷调查量表缺乏必要的元素,收集的健康信息不全面,男女检测结果正常参考范围值未分别标注,健康风险干预计划与措施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等,这些情况与多家三甲医院健康管理机构类同。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对健康危害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积极性,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健康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宜昌市作为湖北省首批健康管理试点地区,按照试点工作要求开展了实践。

1.1成立宜昌市健康管理中心2013年9月11日,经宜昌市市委编办批准同意,在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增挂宜昌市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中心按照突出健康管理理念、体现健康管理氛围进行了改造。

1.2明确宜昌市健康管理中心职责宜昌市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宜昌市卫生计生委关于明确宜昌市健康管理中心职责的通知》(宜卫生计生发[2014]14号),明确了宜昌市健康管理中心9项职责:①负责全市健康服务领域健康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技术指导和工作评估;②制定全市健康管理工作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促进健康管理工作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③参与健康城市创建和健康素养促进活动;④指导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组织技术培训;⑤负责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管理和应用信息平台,为政府工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⑥负责医疗单位健康管理(体检)机构的工作评估,指导县市区健康管理中心工作;⑦组织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示范点工作,推进健康管理工作与社会网格化管理相结合的新机制,分类指导全人群寻求更合适的医疗保健服务,控制社会和个人的医疗费用支出;⑧组织推广健康危险因素专项干预技术,普及人群健康自我管理技能,提供职业病人、慢性病人、重大传染病患者、老年人、妇女儿童、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的科学保健服务;⑨协调各类保险机构参与健康管理工作,探索健康管理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商业保险公司为保险对象购买健康管理服务,降低人群健康风险。

1.3整合资源完善市健康管理中心内设机构设置按照疾病防制向健康管理转型,适应健康管理工作需要,2个中心一套队伍进行了整合调整,内设“职能科室、传染病防制、健康体检中心、健康评估与干预、健康生活方式体验及培训基地”5个部分,下设13个所科室和5个健康管理服务门诊(性病与艾滋病咨询、戒烟与心理咨询、营养与慢病、职业病、免疫监测),并明确了相关职能职责。

1.4探讨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中心组织召开中层和业务骨干参与的健康管理工作研讨,进行了健康管理理念宣贯和各自专业向健康管理转变的工作探讨;借鉴疾控项目的经验和做法,结合疾控中心疾病控制主要业务确定了职业病、慢性病、重点疾病等10个健康管理业务项目,以项目管理为抓手,探索疾病防控逐步转向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建立起健康管理中心、传染病院、社区“三位一体”的结核病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健联体和健康管理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安监部门、企业“四位一体”的职业病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健联体,加强医防合作积极探索结核病和职业病群体“规范诊治、费用包干、动态干预、全程管理”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针对艾滋病探索由传统防控模式逐步向健康管理服务引导的新机制。

1.5创建“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提升健康促进能力在中心健康教育指导基地基础上增加投入,改善健康教育设施,创新举措,以创建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为切入点构建健康促进新模式,不断适应和满足各类人群和各业务领域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需求,整体提升中心健康促进能力。

1.6开展群体性与个体性健康管理服务充分利用疾控中心现有的预防医学门诊对食品、职业危害从业人员体检的人员,发挥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及实验室检测设备和技术优势,设立性病与艾滋病咨询、戒烟与心理咨询、营养与慢病、职业病、免疫监测5个健康管理专科门诊,逐步推行以管理健康、预防疾病为宗旨,以健康信息收集、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及持续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全程健康服务。对疾控中心的全体职工进行健康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和分析、健康危险因素干预,为每名职工私人定制一本提升健康计划书,同时在中心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创建职工健康食堂等;针对吸毒人群中的“恐艾”人员开展个性化的心理门诊疏导,进行健康指导;对接触职业危害人群建立动态电子健康档案,并做好跟踪评价。

1.7开展基层技术指导和培训对宜昌市城区医疗机构中的体检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慢病防治和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立开展健康管理工作的指导。健康教育是先导,核心是通过教育帮助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发挥宜昌市疾控中心市级健康教育示范基地作用,成立市级健康讲师团并举办健康管理知识讲座。通过宜昌市健康管理网站、短信平台、报纸等媒体向社会普及健康管理知识。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举办全市健康管理师培训班,对全市10家疾控中心、2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8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和业务骨干243人进行了培训,有219人取得了健康管理师的资质。宜昌市疾控中心现有二级健康管理师6名,三级健康管理师8名,公共营养师7名,心理咨询师4名。

1.8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当参谋和助手协助卫生计生部门制定健康管理工作规划、方案、技术规范,合理利用全市卫生统计相关调查与健康监测数据、各级各类健康管理机构通过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服务所获得的各种人群健康资料和信息,评价当地人群健康状况和疾病负担,提出人群干预的优先领域,为政府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9积极参与全省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按照整合打通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并与新农合、医保、商业健康保险信息管理系统连接,建设涵盖社会保障、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商业健康保险机构“五位一体”网络信息互联互通、健康相关信息及时共享和利用、双向互动的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的设想。先期与省级研发团队开展了健康管理中心、三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2思考

2.1疾控中心承担健康管理工作是发展必然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国院务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明了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的健康服务业发展方向。全面贯彻上述精神,需要疾控中心转变观念和服务模式,实现从“病有所医”到“全面健康管理”的卫生理念的转变,将工作重心由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全人群的健康为中心。

2.2疾控中心承担健康管理工作是完善职能的体现疾控中心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应在认真控制各类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基础上,不断应用健康管理的理论、技术丰富完善疾控中心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的职能。

健康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本资料心电图检查共56994例,其结果是正常心电图26743例(46.92%),零危险组11291例(19.81%)、潜在危险组8023例(14.08%)、低危险组5803例(10.18%)、中危险组4653例(8.16%)、高危险组481例(0.84%),其中,低、中、高危险三组为10937例(19.18%),正常心电图及零危险组为66.73%。

2讨论

2.1零危险性零危险组为11291例(19.81%)即静息心电图检查所见介于正常和异常之间的心电图,其中包括以下诊断:窦性心动过缓(40~60bpm)、窦性心动过速(100~150bpm)、窦房结内游走节律、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QRS低电压、逆钟向转位或顺钟向转位等,专家共识均为正常范围心电图及其正常心电图26743例(46.92%),基本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为66.73%。需进行保健养身常识和心电图知识的认知,了解心电图正常不一定就没有心脏疾病的理念,要强化人们对健康是财富、健康是幸福的意识。同时认识到健康与疾病是有动态变化的,要有居安思危的心理,才能长久保持心身健康,尽享健康人生,积极参与社会各种活动,促进人们心身健康理念。

2.2潜在危险性本组心电图常见有窦性心律失常(窦停、窦房阻滞)、短P-R间期、局限性右束支阻滞、心前区R波增高、偶发各种早搏、ST下降<0.05mV、STV1、V2抬高<2.5mm、T波直立切迹各种偶发早搏伴有临床症状的或老年人、过早复极、T波轻度异常、心脏传导延迟等。传统认为过早复极多属于良性的先天性心脏传导异常或生理性变异,无需特别处置,常被人们所忽略,但近年来临床证据显示过早复极并不总是良性的,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潜在危险因子的新理念;心脏各类传导延迟即包括房内、房室、右室内及室内传导延迟等;轻度T波异常常显示Tv5v6<Tv1v2,年轻人多为亚健康或自主神经紊乱,中老年人可能是冠心病早期表现,胸前R波增高,中老年人一般以左室负荷过重高及高血压早期表现之一。本组潜在危险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8023例(14.08%),提示定期检查心电图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制定对心血管病的早期干预措施,可延缓心血管病的进展。

2.3低危险性本组体检常见心电图异常有心律失常(各类早搏频发性呈二联、三联)、房室传导阻滞Ⅱ度、室内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左、左前分支,间隔支阻滞)、房颤、房室肥大、ST-T轻度改变,本资料低危险组5803例(10.18%),一般认为年轻人ST-T轻度异常发生机制可能与心脏各部位迷走交感神经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心脏复极的不均一性有关,中、老年人是心肌缺血及左室功能减退早期表现,也常伴有相关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社会因子,生活不良方式,膳食不科学等,包括年龄、性别、超重与肥胖、吸烟、血压等;其次精神应激可因外界或内在因素对患者情绪上、心理上、行为上的一种过度刺激,使其正常功能发生障碍、紊乱而导致的各种表现,可诱发各种心律失常,焦虑和情绪紧张可引起ST-T异常,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以导致交感神经紧张型的心血管神经官能症。通过心理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及适当的行为训练,可以减少并控制心律失常,提示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是可以延缓心血管病的进展。

2.4中危险性本组心电图异常常见复杂严重心律失常,各类频发早搏,特别是频发、多形、成对、多源性的早搏、短阵各种室速;Ⅱ度~Ⅲ度各类传导阻滞;房、室肥大伴有ST-T中度异常,中危险组4653例(8.16%),左束支阻滞是心血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心血管风险有所增加,伴室内或左束支阻滞时,总死亡率将更为增加,也是预测心血管风险患者可靠指标;左束支阻滞是SCD的独立预测因素,一年内SCD的风险增加35%,伴室内或左束支阻滞时,总死亡率将增加50%,也是预测ICD患者获益的一个指标;心肌病、缺血性扩心病的患者,QRS波宽度的预警心血管风险的能力优于对特发性扩心病的患者,一定数量的资料表明QRS波增宽时,心血管风险的风险增高。缺血性扩心病的患者,QRS波宽度的预警SCD的能力优于对特发性扩心病的患者。发生SCD的人群及高危人群很多,而本专家共识讨论的是缺血性、扩张性和肥厚性心肌病的人群。

2.5高危险性心源性猝死(CSD)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健康,而且救治成功率低,医务人员应加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预测预警工作。近年来医学界一直在研究发生猝死高危因素和心电图波的关系,临床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与CSD相关的心电图波,即J波或J波综合征、Brugada波、Episilon波、Lambda(λ)波、delta波(δ波)或预激综合征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病理性波,这些心电图改变可以预警患者有CSD的高危特征[4]。本组有481例(0.84%),其主要特征有:①J波对40岁以上的男性,有症状的患者,要警惕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急期的可能性,临床上特发性J波的患者可发生室速、室颤和心源性猝死,J波明显增宽、增高,预示可能发生致命性的恶性心律失常,称为“病理性J波”和猝死高危预警的新指标。②过早复极与心室预激并非全是良性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现有研究显示可能与室性心律失常风暴有关,具备以下特点应高度重视,有反复晕厥、猝死生还、有猝死家族史,就有可能是猝死有某种潜在心血管危险。③Brugada波与brugada综合征在无论有无症状的个体均为猝死的一种标志,对心电图呈典型BRS改变但反复发作心悸、晕厥,或有猝死家族史,或家族成员心电图出现brugada波或RBS者,应高度警惕其可能为brugada综合征变异型,必须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